最近,杭州、上海、北京等一线城市接连拍出高价地块,楼面价突破10万元/平米的现象数见不鲜。同时,2025年3月的数据显示,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已连续4-5个月维持上涨态势,而三四线城市价格仅微跌不到0.1%。这一现象反映出目前中国房产市场正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点:新房市场在政策支持和地价推进下逐步企稳回升,而二手房市场却仍处于调整阶段,各线城市价格持续下跌且跌幅有所扩大。这种分化格局引发了市场对后市走势的热议,特别是地王频出会不会进一步推高新房价格,成为购房者关注的焦点。
与新房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二手房市场仍然面临较大重压。数据显示,目前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买卖量已经超越新房,反映出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。二手房价格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在于:一是部分投资客抛售离场,增加了市场提供;二是购房者对新房和二手房的偏好出现分化,改变型需要更倾向于选择新房;三是二手房挂牌量持续攀升,买方议价能力增强。这种局面给置换型业主带来了肯定重压,但同时也为刚需购房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。
从市场数据来看,新房市场的回暖征兆较为明显。一方面,伴随各地放松限购、减少首付比率、调整房贷利率等政策的落地,购房门槛减少刺激了部分需要释放。其次,土地市场的活跃表现也为新房价格提供了支撑。开发商在核心城市抢地的热情不减,致使优质地块溢价率居高不下,这类本钱最后都将转嫁到房价上。尤其是一线城市核心地区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,开发商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更为激烈,楼面价屡革新高也就司空见惯了。
对于不相同种类型的购房者而言,目前市场分化也带来了差异化的购房方案。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讲,核心地段的新房价格受地价支撑较为坚挺,等待大幅降价可能不太现实,遇见适合的项目可以当令出手。而对于改变型需要,二手房市场提供了更多议价空间和选择空间,可以通过耐心谈判获得更打折的价格。投资性需要则需要愈加小心,既要考虑政策调控风险,也要关注地区进步潜力。
对于地王频出会不会推高新房价格的问题,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。从短期来看,高地价确实会直接推高项目开发本钱,开发商为保证合理收益,势必会将这部分本钱体目前价格中。尤其是在市场回暖预期增强的状况下,开发商更倾向于采取高溢价方案。但从长期来看,房价走势还取决于供需关系、政策调控和经济基本面等多重原因。现在中央仍坚持"房住不炒"的定位,过热城市的调控政策随时可能收紧,这将对房价过快上涨形成制约。
展望将来,房产市场有望逐步止跌回稳,但不同城市、不同商品之间的分化将持续存在。一二线城市核心地区凭着产业优势、人口集聚效应和资源稀缺性,房价拥有较强支撑;而部分三四线城市仍需消化库存重压,价格可能保持平稳或小幅调整。政策层面预计将继续推行差异化调控,既要防范市场过热风险,又要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。在此背景下,购房者需要依据自己需要和财务情况,审慎做出决策,既要抓住市场调整带来的机会,也要警惕追高风险。